網站介紹 | 每月大相 | 巴士路線更新 | 小巴路線更新 | 巴士路線指南 | 小巴路線指南 | 北區巴士傳奇 | 照片縱橫 | 關於網主 | 網主的話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輸入專線小巴「地點關鍵字」或「路線編號」

支持我們

請選擇捐款金額:



本網站QR Code,您可以使用流動裝置更快登入本站瀏覽
2024年3月份大相已經上載
(2024-03-04)


2024年2月份大相已經上載
(2024-02-09)


2024年1月份大相已經上載
(2024-01-01)


 
 


homepage.gif

601 元朗(鳳翔路)←→北圍村
路線介紹 :

簡介

本路線提供錦田北圍村(水頭村、水尾村)往來坳頭及元朗市中心的專線小巴服務,往元朗方向繞經港鐵錦上路站,原本是1990年2月16日運輸署公開招標的11組共15條專線小巴新線之一,當時為獨立招標路線,但未能成功開辦。同年8月31日運輸署公開招標的14組共27條專線小巴新線,本路線與另外五條元朗區路線602, 603, 604, 605, 606S獲列作同一組招標,最終由瑞明服務投得,於1991年11月11日起投入服務,主要方便錦田北圍村、水頭村及水尾村村民往來元朗。由於水頭村有不少歷史古蹟,假日亦有不少遊人前往遊玩。(古蹟景點可參閱本頁底部)

配合九廣西鐵(現稱港鐵屯馬線)即將通車,2003年12月16日起繞經錦上路西鐵站(現稱錦上路站),往北圍村方向更繞經元朗西鐵站(現稱元朗站),肩負接駁港鐵的功能。本路線官方路線資料雖顯示繞經錦上路站,但實際上往北圍村方向通常已經客滿,通常不繞經錦上路站;現時往北圍村方向在1000-1730不經錦上路站。此外,營辦商為方便由錦上路站前往北圍村的乘客,由2010年5月17日起特別加開由北圍村往返錦上路站的短途班次(編號為601B線)。

服務時間

每日
元朗(鳳翔路)開
班次(分鐘) 每日
北圍村開
班次(分鐘)
0545-2140 10-20 0555-2200 10-20

收費表

全程收費 7.10
元朗(鳳翔道)往錦田公路 5.90
錦田公路往北圍村 6.60
北圍村往錦田繞道 5.90
北圍村往錦上路站 6.60
錦田繞道往元朗(鳳翔路) 6.60
大小同價
本路線接受八達通繳費服務,若繳付短程分段收費,請通知車長調校八達通機
六十至六十四歲長者使用樂悠咭,或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使用長者八達通,或殘疾人士使用個人八達通,只收$2.00,若原來票價已低於$2.00,只需支付該原來票價

水頭村、水尾村古蹟簡介

以下景點可乘搭本路線於北圍村村路下車即到。

周王二公書院

明末清初鄭成功據台灣等地反抗滿清,為了打擊南方沿岸反清人士接濟台灣,清政府在順治十八年(公元一六六一年)年下達了遷海令,封閉江蘇、浙江、福建到廣東的海岸,全列作軍事禁區,其中福建和廣東兩省尤為嚴厲,強行將東南沿海五十里(今日來說就是整個香港、九龍和新界的範圍)的居民遷入內地。居民因遷界而流離失所,不少屋舍殘破,農田荒廢。

康熙四年(公元一六六五年),廣東巡撫王來任目睹民間疾苦,上奏請復界;康熙七年(公元一六六八年),王來任病卒,但遺疏仍力陳遷界的弊端和遷民流離失所的苦況。同年秋,兩廣總督周有德奉命勘展邊界,亦深感遷民之苦,乃上疏請先展界,然後設防。經周、王二公的倡議,康熙八年(公元一六六九年),雖然海禁令尚未廢除,船隻仍不能出海,但准許居民可以陸續遷回故地。

復界後,錦田居民因感周、王二公之德,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一六八四年)在水頭村建「周王二公書院」,以為紀念,並在書院內教育族中子弟,培育人材。書院屬兩進式,中為天階,旁有走廊,並設有廚房,與門廳毗連。院前則有大片空地,為舉行太平清醮地方。

榕樹怪屋

位於水尾村鄉公所外的樹屋,是遊人必到之處,事關由百年老樹和石屋混合而成的景象,可說是大自然的藝術傑作。該株老榕樹屬細葉榕(Ficus microcarpa),《古樹名木冊》編號LCSD YL/6,樹幹直徑為6000毫米(樹幹離地1.3米之直徑),是香港之最;樹木高度為16.5米;樹冠達42米,這是與大埔社山村之著名樟樹一樣並列香港首位的紀錄;樹齡方面則至少超過100年。至於實際年齡則眾說紛雲,一說300年,一說400年,但有指榕樹所圍繞的石屋之磚塊技術僅有二百年歷史,故推算若要吞噬石屋,榕樹樹齡不可能比磚塊的製成日期相差太遠,但普遍認同榕樹至少有超過150年的歷史。

現時該屋已無人居住,片瓦無存,只留下屋的一些磚牆和一具麻石門框。一說石屋至少擁有400年歷史,建於明朝晚年,是錦田鄧族的建築。著名旅遊人朱維德在他的作品《香港掌故》中指樹屋附近一帶本為山野地方,而石屋在當時原先是一間天后廟(又有名北明廟),另一說則認為是一間書齋 。石屋本身為兩進三間式設計,以青磚建成,採用夾牆的方法建築(即以兩層磚塊砌成牆壁,中間部份每隔兩層以一橫磚連接)。中國南方炎熱潮濕,這種設計正好達至防潮和冬暖夏涼的作用,但相對來說增加了建築成本。

這棵大樹是清初屋前所種,後來因清政府因鄭成功反抗滿清,為防止沿海百姓造反,強行將東南沿海五十里的居民遷入內地,屋主被逼遷走,慢慢地石屋旁的榕樹不斷成長,支幹盤繞,氣根橫生,一步步將屋包圍起來,並滲入磚瓦的隙縫中至後來將石屋壓垮並吞併其中,形成此趣怪奇景。遊人只要走到樹下,恍如棲身於天然涼亭下,為遊人遮風檔雨。該樹屋亦見證當年遷界對百姓的不良影響。

二帝書院

二帝書院位於錦田水頭村,由錦田鄧族興建。鄧族早於十一世紀已開始定居於錦田一帶的肥沃平原。相傳二帝書院建於道光(一八二一至一八五○年)末年以供奉文昌和關帝,並提供講學及教學之所。二帝神像原供奉於書院附近的風水塔。該塔相傳能幫助族中子弟高中科舉,但其後遭拆卸,村內十六名士紳遂籌組鄧二帝會,負責建造和開辦一間以二帝命名的書院,供奉二帝。二帝書院純作教學用途,故結構簡單實用。二帝書院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法定古蹟,修繕工程於一九九四年底完成,現已開放供市民參觀。

開放時間為星期三、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下午二時至五時,逢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星期五及農曆年初一至初三休息,免費入場。

便母橋

建於康熙四十九年(公元一七一○年),錦田鄧氏之十九世祖鄧俊元與胞弟鄧彥元幼年喪父,由母親獨力撫養成人,後來為了方便母親渡過錦田河探望孫兒,於是購買石料,從福建漳州聘請工匠建造石橋,經歷六年時間,這道以六條大花崗石製成的石橋終於建成。雖然便母橋已經飽歷風霜,但堅固依然,可見當年鄧氏兄弟對母親的孝德。遊人可藉此體驗中國傳統的「孝義」美德。

泝流園

又名知稼堂的泝流園,位於錦田水頭村村口,由鄧權軒於一七七五年興建成學校之用。泝流園為兩院式建築物。廟內懸掛「父子登科」牌匾,為記念鄧鳴鷥及鄧廷柱兩父子先後成為武舉人。

清樂鄧公祠

水頭村內的清樂鄧公祠,為紀念鄧清樂所興建的,為錦田鄧氏四間祠堂之一。建造年份已經不可考證,但中廳「恩成堂」牌匾相信是在一七九四年所書,足證祠堂至少已有二百年歷史。

路線路程 : 雙程路線
途經街道 : 開出站名(去方向): 元朗(鳳翔路)
鳳翔路,青山公路,元朗安樂路,元朗泰祥街,谷亭街,青山公路,朗日路,元朗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朗日路,青山公路,錦田公路,錦河路,錦上路站(西)公共運輸交匯處,錦河路,錦田繞道,錦慶路及北圍村通道。

如在前往錦上路站前已告客滿,則往北圍村方向不繞經錦上路站。
開出站名(返方向): 北圍村
北圍村通道,錦慶路,錦田繞道,錦河路,東匯路,錦上路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東匯路,錦河路,錦田公路,青山公路,大棠路,阜財街,又新街,建樂街及鳳翔路。
特別路線 :  
港鐵轉乘優惠 : 乘搭本路線於登車後一小時半內於任何一個相遇的港鐵車站轉乘港鐵,或乘搭港鐵出閘後一小時半內轉乘本路線,第二程可獲$0.50的折扣優惠。若本身已有指定車站的港鐵轉乘優惠,優惠則以兩者較高的為準。

乘客請注意以下各項細則:

1) 乘客須以同一張八達通卡繳付兩程車費,每日可享用相關轉乘優惠兩次。
2) 必須於指定時限內完成轉乘,期間乘客不可以用同一張八達通卡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否則轉乘優惠將被取消;惟以該八達通卡進行與乘車無關的交易,如增值、購買汽水、使用公共電話、即影即有照片不多於九次則不受影響。
3) 如乘客剛以同一張八達通卡享用機場快線「免費港鐵接駁」,則不可同時享用轉乘優惠。
4) 如港鐵同時提供多項優惠,乘客只可享用最高優惠的一項。
5) 在轉乘次程車程前,必須確保八達通卡之餘額為正數,設有自動增值系統之八達通卡則不受影響。

營辦商 : 瑞明服務有限公司
查詢電話:2475 0367
 
〔 聯絡我們 〕 Eric Lo 工作室 © 1996-2024。本網站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香港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