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 每月大相 | 巴士路線更新 | 小巴路線更新 | 巴士路線指南 | 小巴路線指南 | 北區巴士傳奇 | 照片縱橫 | 關於網主 | 網主的話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輸入專線小巴「地點關鍵字」或「路線編號」

支持我們

請選擇捐款金額:



本網站QR Code,您可以使用流動裝置更快登入本站瀏覽
2024年4月份大相已經上載
(2024-04-03)


2024年3月份大相已經上載
(2024-03-04)


2024年2月份大相已經上載
(2024-02-09)


 
 


 
北區巴士傳奇2013

邊城故事 

[ 上一集 ]  [ 下一集 ]

第 4 集 - 邊城故事-鹿頸及新娘潭篇

主要講述路線 :
九巴 18 (1930~-1941, 1947-1973) / 77 (1973-1983) / 77K (1983-)
九巴 18A (1961~67)
九巴 85 (1974-1978) / 74R (1978-1983)
九巴 75 (新娘潭特別班次, 1973-1974) / 75A (1974-1978) / 75R (1978-1983)
九巴 275R (1997-)
專線小巴 20C (烏蛟騰特別班次, 2002-2014) / 20R (2014-)
專線小巴 56K (1984-)

相信各位讀者都曾經前往船灣淡水湖、新娘潭、烏蛟騰一帶的郊野公園郊遊,或鹿頸一帶遠足、觀鳥,該兩處可說是北區的「後花園」。自從政府開闢衛奕信徑後,該帶成為更多行山人士的熱門郊遊點。由於地點偏僻的關係,往來鹿頸及新娘潭的交通一向十分不便,每逢假日,港鐵粉嶺站有不少乘搭專線小巴前往鹿頸的市民排隊,而大埔墟站亦有不少前往新娘潭郊遊的市民。

雖然如此,筆者認為該兩處的公共交通還是十分「強差人意」的──若果將今日的專線小巴20R (即20C烏蛟騰特別車)、56K及九巴275R,再與數十年前的18、18A、75R、85/74R相比,不難發覺為何巴士、專線小巴當年不會重視新界東北的郊遊地區。

在執筆之時,服務鹿頸一帶的專線小巴已服務二十多年,而新娘潭亦在差不多十五年前亦有九巴提供假日服務,至於常規公共交通要到十年前才以專線小巴出現。實際上九巴在鹿頸只出現二十六年,而新娘潭一帶則三十年間九巴斷斷續續地出現。

值得一提,不少人以為新娘潭一帶是大埔區,實際上根據區議會分界,大埔區與北區以新娘潭為交界點,新娘潭巴士總站剛好在交界點位置的北面,故此站位於北區,但一向以來往來新娘潭的公共交通都是由大埔出發,導致產生這個誤會。

鹿頸的先鋒
第一條服務鹿頸的巴士路線並非全新路線,是在1961年4月6日由當時的18號線(元朗←→沙頭角)更改總站,由沙頭角遷入鹿頸。兩星期後,18線分拆出另一條18A,由元朗經沙頭角前往鹿頸。在第二集我們曾經提過,當時這樣的改動對沙頭角的村民不便,因此18線於同年9月3日遷回沙頭角,18A則改為往來鹿頸至沙頭角,以接駁18線。

六七暴動令到18A線暫停服務,在暴動後更沒有重投服務,鹿頸一帶因而在其後六年都沒有公共交通往來,一直至1973年7月16日九巴大幅重組新界路線時,增闢80號線(沙頭角←→鹿頸),鹿頸才再次有公共交通服務。由於沙頭角當時已屬禁區,兩個月後再增闢81線(聯和墟←→鹿頸),以方便鹿頸村民往來聯和墟市集購物。不過始終往來鹿頸至沙頭角的客量甚少,80線於1975年2月15日起停止服務。1981年6月24日起配合重組沙頭角公路的巴士服務,81線在當天改稱78A,連同1974年10月開辦的冬季假日線85(1978年10月1日起改稱74R,將於下一節介紹),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鹿頸便有一條常規線及一條假日特別線提供服務。78A於1983年8月14日配合九廣東鐵全面電氣化改稱69K,提供接駁九廣東鐵功能。

新娘潭──郊遊路線集中地
自從殖民地政府興建船灣淡水湖,新娘潭、烏蛟騰一帶便成為郊遊熱點。九巴看準這個需求,在1973年7月16日大幅重組新界路線時,將當時由25更改編號的路線75,每逢假日增設〔大埔墟←→新娘潭〕的特別班次,總站更深入烏蛟騰的新屋下。不過當時只有秋冬時節才有較多往來該帶郊遊的市民,因此於1974年10月13日起,75線的假日新娘潭特別班次改稱75A,改為往來大埔火車站至新娘潭,並改為只於冬季假日提供服務。

一周後另一條假日路線85〔大埔火車站←→鹿頸〕亦投入服務,方便往來新娘潭以北及鹿頸郊遊的市民。該兩條假日線75A及85在1978年10月1日起配合重整部份新界路線編號,分別改稱75R及74R。1979年10月起75R的總站卻撤出烏蛟騰,改在新娘潭路近自然教育徑作總站。

雖然新娘潭一帶當時只有兩條冬季假日特別路線,烏蛟騰一帶的村落卻有村民定居,因此便有鄉村車接載村民,每日定時往來烏蛟騰至大埔墟。

先天的缺陷,萎縮的年代
往來鹿頸的主要通道鹿頸路,位於邊境禁區以南,沿沙頭角海而建。由於沙頭角海當時屬邊境禁區,加上擁有不少淺灘,鹿頸亦是保育重地白鷺林所在,是多種鷺鳥的棲息地,成為近離觀察鷺鳥的最佳地點,因此該處沒有大型發展,鹿頸路多年來亦沒有進行任何改善工程,長期以來只有短身的「亞比安」Cheftain CH13AXL 單層巴士可以征服它,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不少亞比安單層巴士年事已高,已無法多留幾部予69K。更重要的是,鹿頸一帶的居民實在太少,只在假日才有較多遊客。即使69K在一定程度上舒緩78K於沙頭角公路一帶的需求,但始終成效有限。

鑑於九巴沒有合適的巴士替代行走69K線,運輸署建議改由專線小巴營辦,並於1984年2月1日公開招標11組共20條專線小巴新路線,其中包括一條往來粉嶺火車站至鹿頸的路線,最後由小巴大王馬亞木旗下的「金運」投得,編號為56K(粉嶺站←→鹿頸)。路線投入服務後,以較頻密班次及靈活的本質,進一步打擊九巴69K的客量,在1987年6月,69K更減少班次至一小時一班──近乎「趕客」的班次,結果支撐不住,於1987年9月27日起停止服務,九巴從此撤出鹿頸區(74R已經在1983年4月起撤出),由專線小巴56K全面取代69K的服務。

而往來新娘潭及鹿頸的兩條假日路線74R及75R,亦因路面限制,只能採用「亞比安」單層巴士行走,而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不少郊遊人士寧願自行駕車前往郊野公園,令74R及75R客量開始萎縮,加上亞比安單層巴士因年事已高而需要淘汰,結果74R在1983年4月後便不再提供服務,五年後75R亦不再提供服務,自此差不多十年新娘潭及烏蛟騰一帶便沒有正式的公共交通服務。在這十年期間沒有私家車又想前往新娘潭,便要在大美督轉搭的士前往,因為新娘潭路是不容許騎單車。

絕處逢生?
到了1997年6月8日,九巴再度服務新娘潭,開辦275R線,每逢假日提供服務,由港鐵東鐵線的大埔墟站開出後便不停站直達大美督,然後沿新娘潭路直達當年75R的新娘潭總站。由於改以單層空調巴士行走,相比亞比安巴士,行車較為穩定,而且是獨市生意,因此營運情況比起當年的74R及75R為佳。

前面提過,烏蛟騰一帶的村民,一向都是以鄉村車出入大埔墟,及至烏蛟騰鄉村車的經營者因年事已高,決定放棄營辦,運輸署將原有鄉村車路線以專線小巴招標,但一直未有任何營辦商承辦,直至2002年,進智公交開辦往大埔墟站至大尾篤的20C線,才一併將大埔墟至烏蛟騰的路線列作特別班次行走,並加密班次,烏蛟騰一帶鄉村才有首項常規公共交通服務,導致在假日九巴275R的獨市地位受到挑戰,因此275R於2004年夏季於汀角路加設分站,憑藉於大埔市的行走直接路線與專線小巴競爭。為方便乘客識別,20C烏蛟騰特別服務於2014年11月16日獨立編號為20R,成為進智公交唯一在北區營運的專線小巴路線。

275R一直在新娘潭進駐多年,隨著新娘潭、烏蛟騰成為郊遊熱點,每逢假日,大批市民前往烏蛟騰郊遊,唯該處交通不便,遊人往往需步行20-25分鐘往新娘潭總站乘搭275R線來往大埔墟,有見及此,九巴於《2016-2017年度北區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將275R的總站進一步伸延至烏蛟騰。建議已獲大埔及北區區議會通過,但因當時烏蛟騰未有合適的地方作巴士總站,需要收回烏蛟騰停車場部份車位改建巴士泊位,涉及烏蛟騰村村民利益,因此多年來一直未能進行有關工程。直至2019年12月,路政署終於進行有關工程,工程於2020年2月完成,隨即於同年2月23日起,正式將275R線總站由新娘潭延長至烏蛟騰,遊人從此不需要在烏蛟騰步行前往新娘潭上車。

由於這時正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香港及多個國家蔓延的期間,重演17年前「沙士」期間香港百業蕭條的日子,不少市民因而於假日湧往各郊野公園郊遊及遠足,延長路線實施當日,不少市民於大埔墟站大排長龍等候275R線前往烏蛟騰及船灣郊野公園,而回程於烏蛟騰總站,也出現「打蛇餅」乘搭275R線返回大埔墟站的市民,由2020年1月起擔任北區區議會主席的羅庭德議員(皇后山選區),專程赴烏蛟騰總站視察時,發現在場超過二百人排隊 。據前排街坊所述 ,他已等候超過1小時 ,與原定10-20分鐘一班次相差甚遠 ,更有乘客因不願在總站下車而引起爭執。羅議員在場表示,會盡快向九巴及運輸署反映有關問題。事實上,船灣選區的大埔區議員蘇達良也發現,因郊遊人士暴增,於汀角路近龍尾及大美督出現嚴重違例泊車情況,構成嚴重擠塞,影響275R線的班次穩定。

在鹿頸方面,現時專線小巴56K與不少往來鄉村的專線小巴一樣,主要以假日遊人的客量補貼平日的虧蝕。鄉村人口進一步下降,對營運造成進一步打擊。56K的營辦商「金運」(馬亞木旗下)亦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辦沙頭角公路沿線鄉村的輔助路線,分別有丹竹坑及小坑村至粉嶺站的支線(2005年分別正名為56B及56C),另外因應聯和墟發展,亦加開往來粉嶺站至聯和墟的短程線56A,以補貼56K線的營運。

不過據筆者看來,56K其實可以鞏固其「觀光路線」的角色,由於鹿頸附近的南涌是衛奕信徑的終點,加上鹿頸路附近有不少保育景點,令鹿頸成為生態旅遊的重要據點,56K在這個因素下仍然有可為。


下一集《邊城故事──打鼓嶺篇》,我們會看看北區另一主要邊境地區──打鼓嶺──的巴士路線發展。

打鼓嶺要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才有公共交通服務,而且四十多年來的變動甚少。究竟當中有什麼變化?打鼓嶺一帶鄉村一向屬於邊境禁區,在政府計劃縮減禁區範圍下,打鼓嶺的巴士服務前景如何?我們將會一一探討。

[ 上一集 ]  [ 下一集 ]

 
 
〔 聯絡我們 〕 Eric Lo 工作室 © 1996-2024。本網站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香港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