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 每月大相 | 巴士路線更新 | 小巴路線更新 | 巴士路線指南 | 小巴路線指南 | 北區巴士傳奇 | 照片縱橫 | 關於網主 | 網主的話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輸入專線小巴「地點關鍵字」或「路線編號」

支持我們

請選擇捐款金額:



本網站QR Code,您可以使用流動裝置更快登入本站瀏覽
2024年3月份大相已經上載
(2024-03-04)


2024年2月份大相已經上載
(2024-02-09)


2024年1月份大相已經上載
(2024-01-01)


 
 


 
北區巴士傳奇2013

遊走東西 

[ 上一集 ]  [ 下一集 ]

第 10 集 - 縱橫新界西-屯門篇

主要講述路線 :
主要講述路線:
九巴 60P (1994-1999)
九巴 261R (1999-2000)
九巴 261 (2000-)
九巴 261P (2002-)
九巴 261X (2018-)
專線小巴 44 (1997-)
專線小巴 44A (1998-)
專線小巴 44A1 (2017-)
城巴 56 (2022-)
龍運 E43 (2021-)

本集於2018年的修訂版本,加入往返屯門至粉嶺的新線261X的故事,及計劃中261線延長至粉嶺的改動。2022年的修訂版本,則加入城巴首條深入北區至屯門最新發展的屯門54區的56線的誕生,以及龍運巴士「突然」加入戰團的故事。


相比元朗及天水圍區,北區與屯門的關係更為複雜,也是相當糾纏不清的。

屯門和北區這兩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才全面發展的新市鎮,一直以來,均沒有直接往來兩地的交通服務。在新界環迴公路貫通屯門、元朗及北區以前,往來屯門至北區,需要乘坐巴士或輕鐵於元朗轉乘其他交通工具才能到達,行車時間往往超過一小時半。早期遷入屯門及北區的居民,多數會在九龍市區上班,因此往來兩地的通勤人流不多,對交通需求並不高。

不過在1993年,往來元朗至北區的新界環迴公路(即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通車,往來天水圍、元朗及上水的 276 號線投入服務,使到往來北區至元朗的行車時間大為縮短。約在同一時間,中港跨境經濟發展蓬勃,跨境的人流物流需求不斷增加。當年屯門區不斷發展,不但有不少居民遷往居住,亦有很多公司在屯門區一帶進駐,當中不少是看準中港跨境交通的潛力,而在屯門區扎根的。

但當時幾乎沒有人預計到需要有一條往來屯門至北區的直接交通服務,更甚少人知道早於1942年的日治時期,日本人領導下的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曾經開辦超級長途線 5 號 (尖沙咀經荃灣、屯門、元朗及新田往返上水) 。除此以外,屯門和北區之間不曾有任何直接載客服務或乘客流量紀錄。直至往來元朗、屯門至荃灣的屯門公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起,多次發生嚴重事故,導致一條往來屯門至北區的臨時巴士線開辦,屯門往來北區的交通服務,才開始受到留意。

60P:與屯公事故結下不解之緣的路線
1994 年 7 月及 8 月期間,香港經常出現暴雨,青山公路(屯門至荃灣段)多處地方出現山泥傾瀉,屯門公路出現嚴重擠塞,九巴因此在同年 8 月 22 日開辦 60P 號線,往來屯門市中心至上水,取道青山公路(屯門)、元朗大馬路及新界環迴公路,於平日繁忙時間服務,提供屯門居民往來上水接駁九廣鐵路(現稱港鐵東鐵線)往來市區的另一選擇。及至山泥傾瀉路段修復,60P 線於一個月後停駛。

不過,1995 年 8 月,正進行削坡工程以便擴闊的屯門公路大欖涌段,發生大石由斜坡墜下壓毀客貨車事故,導致一死一傷,再加上隨後颱風襲港,運輸署擬封閉屯門公路往九龍方向一段達兩星期,進行斜坡鞏固工程,60P 因而提供服務,方便屯門居民往上水接駁九廣鐵路,不過今次卻是全日行走,直至 9 月 9 日工程完竣才停止服務。不過,在工程首天,新界西北幾乎所有公路卻出現罕見的交通癱瘓,相信各位住過新界西北的朋友都曾經歷過。

隨後,60P 曾經在屯門公路多次出現嚴重事故時候,提供緊急服務,不過期間卻出現唯一一次非因突發事故而提供服務的事件,是在 1997 年 4 月 27 日青嶼幹線煙花匯演,當時在煙花匯演前後提供服務,以免屯門公路擠塞影響觀賞的市民離開。該線在 1999 年 9 月最後一次提供服務後,便沒有再提供服務。該路線亦創下一個紀錄,是唯一一條以全普通巴士行走上水至元朗一段的新界環迴公路的巴士路線。

專線小巴44、44A:無心插柳柳成蔭
屯門公路多次發生嚴重意外,影響屯門甚至新界西北區居民往來市區,運輸署亦相當關注;但同一時候,香港工業北移,許多屯門居民需要往來內地工作,在這兩個因素之下,經常有居民及議員提議開線全日往來屯門至上水,但九巴認為客量不足,故此運輸署批出往來屯門碼頭至上水的專線小巴,編號為 44,於1997年1月投入服務,由小巴大王馬亞木投得,伏下了專線小巴與九巴角力的導火線。

專線小巴 44 號線,由屯門碼頭途經豐景園、安定、屯門市中心、大興、良田及兆康苑,然後取道元朗公路(藍地至博愛醫院段)、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直達上水站。開辦後不久,落馬洲轉車站啟用,44 號亦繞經,方便轉乘皇崗過境穿梭巴士的市民。專線小巴線投入服務後,客量一直上升,不少屯門居民投訴無法登車,44 號專線小巴便在 1998 年拆出 44A 號線,往來屯門新墟(註:44A於2003 年 10 月起遷往屯門鐵路站)至上水站,服務原有 44 號小巴由兆康苑至新墟的服務,該兩線在 1999 年不再經落馬洲轉車站,以 往來落馬洲至屯門碼頭的44B取代(該線於2005年11月再分拆出一條44B1)。據統計,該三線小巴至少用車已超過 60 輛,至今成為馬亞木的「大糧倉」,也是香港少有的日間長途專線小巴路線系列。

九巴的「被動反擊」:261R、261
專線小巴大旺收場,令運輸署及九巴大跌眼鏡,驚覺低估了屯門至上水的交通需求,但九巴卻採取愛理不理的態度,一直拒絕開辦屯門至北區的全日直達路線,卻於1999年2月14日開辦一條袛於假日行走的路線 261R,往來屯門市中心至上水,而路線卻取道安定、置樂花園、屯門東北、藍地及洪水橋一帶,當時收費昂貴,票價達 $16.80,投入服務以來客量一直奇低,有時甚至吉車遊街,根本無法由專線小巴搶回客源。

44系列專線小巴雖然快捷和班次頻密,但服務質素卻經常受到批評,屯門區議會經常收到不少乘客投訴,指小巴車長經常超速駕駛,一些巴士愛好者曾經指出,由上水前往屯門市中心,往往少於20分鐘,速度曾經達到時速 120 公里以上,而且沿線不少乘客經常出現登車困難,更甚者,部份投訴指出車長不依路線行駛及拒絕接載屯門區內的短途客。

在這種情況下,運輸署要求九巴開辦一條每天全日往來屯門至上水巴士路線,以引入競爭及逼使小巴營辦商改善服務,但此舉卻受到專線小巴營辦商反對,指出建議收費十元太低,最後在運輸署及屯門區議會調停下,將該線巴士收費定為十二元,由三聖開出,取道安定、友愛、屯門東北區,然後經元朗公路、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直達上水火車站及天平。該線編號為 261 號線,於 2000 年的「六四」紀念日投入服務,同日起 261R 線停止服務。明顯地,261號線的定線,正是當時專線小巴44及44A未能覆蓋的屯門東北及三聖區。

261與專線小巴的攻防戰
不過對於安定、友愛及屯門市中心的居民來說,他們一早已習慣乘搭專線小巴44號線,而且小巴經常以車海戰術故意搶客,即使三聖一帶居民,寧願前往安定乘搭小巴,而屯門東北區,只有景峰花園一帶有較多乘客,故此初時客量偏低。

直至屯門東北區全面發展,疊茵庭、彩暉花園、富泰邨相繼入伙,同時因嶺南大學遷往屯門富泰邨鄰近,亦有很多居住北區的嶺南大學學生乘搭本路線上下課,客量才開始有起色。此外,部份由富泰往屯門市中心的居民亦會乘搭261號線,因為分段票價比專線小巴46及港鐵巴士K51(原521號線)便宜。不過因班次不及小巴頻密,除了繁忙時間及港人北上內地的高峰時段會有較多乘客外,其餘時段客量只是一般。

由於客量不及往來元朗及天水圍的276、276A、276B,261初時的用車,亦不像天水圍及元朗往來上水的巴士線一般採用全新車型,只是以 11 米巨龍 (AD) 及富豪 (AV) 為主力,假日間中會有低地台的加班車行走,以應付接駁九廣東鐵(現稱港鐵東鐵線)往來內地的人流。直至2006年5月,兩部原有行走258D的猛獅24.310巴士(AMN2 / JM1666、AMN5 / JM2525)被調入261號線行走,261才首次有低地台巴士掛牌,而主力車隊卻在2009年起改派9.9米丹尼士巨龍,載客量減少之餘,也看到專線小巴的地位難以傾覆。

空缺的填補
另一方面,261 投入服務後,置樂花園及藍地一帶的青山公路居民投訴沒有往上水的公共交通,因此在 2002 年 1 月22日亦開辦了 261P,行車路線與前假日線 261R 類似,不同的是由置樂花園開出後,沿青山公路一直行走,然後駛入洪天路掉頭,取道天水圍西交匯處駛入元朗公路,依 261 號線行車路線至上水作終站。261P亦創下一個紀錄,是首條以置樂花園為總站的專利巴士路線。

筆者甚少看到261P的縱影,只是在筆者早上乘坐279X往大欖隧道轉車時,會在新田公路見到261P的巴士,而且通常最多只會坐到半滿。的確,261P的沿線不少地方已被261號線吸納,只有藍地至洪水橋一帶才算「獨市」,但該帶的人口,不足支持全日服務,在屯門的居民眼中不太看好,通常該帶的居民會寧願乘坐九廣輕鐵於元朗市中心轉乘276 / 276P往來。

2003年12月九廣西鐵(現稱港鐵西鐵線)通車,運輸署將261列入改動計劃內,並於2004年2月15日起實施 ,來回程繞經兆康站(南)公共交通交匯處。筆者認為該項改動與接駁西鐵線並無關係,是因為專線小巴44A經常被兆康苑居民投訴難以上車,故此九巴才安排261號線繞經以作舒緩。實際上筆者在兆康站觀察,甚少兆康苑居民會於兆康站乘坐261。

另外,近期筆者發現不少專線小巴44A的車長,會在往屯門方向,離開元朗公路後,駛入藍地交匯處旁的盡頭小路,方便前往富泰邨的乘客下車。這個舉動或多或少會影響261的客量。

屯門碼頭:261的未來目標?
特區政府於2003年決定將屯門碼頭改建成香港第三個跨境客運碼頭,並招標屯門至澳門航線的專營權,由香港西北航運快線投得。不過因種種問題,通航時間一拖再拖。原本計劃於2006年9月投入服務,但澳門港務局於9月28日否決有關申請,最新的消息是澳門港務局已於2011年1月批准開辦屯門至澳門外港碼頭的跨境渡輪航線,預計於2011年4月投入服務。

當時有巴士愛好者指出,屯門至澳門渡輪航線通航後,以全日半小時一班的客量及航線較低票價的吸引力,屯門碼頭周邊的客運需求將急升,專線小巴44將未必可應付需求。因此不斷有巴士愛好者及區內人士,建議將261延長至屯門碼頭以作應付。當時因渡輪航線告吹,數年來再沒有地區人士提議,直至澳門港務局落實開辦屯門至澳門渡輪(已由香港西北航運快線承辦,並於2011年4月15日通航,但現已停航),這個塵封多年的延長路線建議有機會重見天日,但至今仍然未能實行。

另外,261與261P線,在2011年2月13日起作出重組:261P總站縮短為青麟路近五柳路至上水天平邨,不再經置樂花園至富泰邨一段青山公路;261來回改經屯興路及華都花園一段青山公路,不再經屯門市廣場一段屯門鄉事會路及杯渡路。有公交愛好者認為,今次改道表示九巴已對261持放棄態度,但亦有意見認為由於261P由置樂至富泰邨一段青山公路客量偏低,不如作出分工,以讓置樂居民可以全日往來上水(但需在屯興路屯門官立中學巴士站上下車),究竟效果如何,仍有待觀察。而261P線後來因為配合洪水橋洪福邨及屯門欣田邨先後落成入伙,九巴於2017年12月向屯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提交文件,建議增設下午回程服務,由天平邨開出,依261線相同走線至元朗公路後,改經洪天路、洪元路(洪福邨)、洪水橋田心路、青山公路(鍾屋村、藍地)至兆康苑。建議最後獲區議會通過,於2018年2月26日起增設回程服務。

而行走261線的多年猛獅24.310巴士(AMN2 / JM1666、AMN5 / JM2525),亦隨著九巴將全數20架Scania K310UD 12米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ASU)調往屯門車廠管理,於2012年4月27日被調走,改派其中兩部(ASU7/PC3026、ASU22/PC6429)作掛牌,令該款環保巴士首度服務北區路線。不過兩個月後,屯門車廠認為該款巴士不適合該屬廠的路線行走,該批巴士全數調往荔枝角車廠,261線因而改派兩部原屬荔枝角車廠的歐盟五型富豪B9TL 12米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AVBWU244/RH367、AVBWU274/RJ7414),成為繼270A線後,北區第二條引入此款車型的巴士路線。2012年10月27日,一部歐盟五型富豪B9TL 12米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AVBWU244/RH367)被調走,以另一部同款車輛(AVBWU283/RK2736)取代。 由2012年年尾將丹尼士巨龍9.9米(ADS)改為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及丹尼士三叉戟10.6米(ATS),加強此路線的低地台服務。

粉嶺至屯門—九巴再次反擊小巴:261、261X
屯門至北區的公共交通,無論是巴士或專線小巴,在北區的服務範圍,都只去上水站一帶,往返粉嶺需要轉乘其他交通工具。九巴長期在往返屯門至北區的交通服務上處於被動狀態,但到了2018年,終於作出反擊,在該年度的《巴士路線計劃》建議增設首條往返屯門至粉嶺的巴士服務,編號為261X,往返屯門市中心至粉嶺祥華,袛於每日早晚繁忙時間行走,在北區途經上水站及粉嶺南一帶,最特別之處來回程是繞經元朗站及形點一帶,似乎想一條路線食盡三地客源。

這條261X線最終在中秋節後(2018年9月26日)投入服務,但其走線也惹來在網上討論區及地區的爭議。原因就是元朗站一帶繁時經常塞車,未能發揮粉嶺直達屯門的角色;亦有一說法是鑑於276/276P繁時在形點一帶登車困難,所以才安排261X線「清客」。

另一方面,同一巴士路線計劃亦建議261線總站由天平延長至祥華,取道皇府山及聯和墟,預計2018年第四季實施。由於261線屬全日服務,粉嶺北往返屯門亦需要轉車,預期建議實施後可擴大該線客源,對44及44A線小巴亦造成衝擊,因為很大機會流失粉嶺轉乘客。

屯門往來上水的公共交通服務,由於九巴缺乏遠見,引致專線小巴搶先飲「頭啖湯」,九巴要在專線小巴手上搶回佔有率,可謂困難重重。且看九巴是否仍然好好營運261、261P及261X了。

城巴56:新發展、新機遇
位於屯門西北的屯門54區,前身為小坑村和青山醫院之間、1950年代初成立的政府青山試驗農場,2000年代初土地被平整用作貨櫃場之用。早於1999年,當局有意發展該區,以提供更多房屋供應,可惜一直延遲至2015年才正式動工興建,選址於寶田邨北面及小坑村南面,分別命名為「和田邨」及「菁田邨」,擬於2022年第二季落成入伙。另一方面,新鴻基地產於菁田邨西面,興建一個大型私人屋苑項目,該項目於2022年4月28日命名為「NOVO LAND」,分6期發展,共4585個單位,首批1A及1B期預計2023年初落成入伙。

早於2019年,當局因應該區的人口增長,於《2019-2020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開辦6條以該區作總站的全新巴士路線,其中一條為往返上水(天平邨),途經欣田邨、兆康苑、元朗公路、新田公路、粉嶺公路及港鐵上水站,於早晚繁忙時間各開出兩班單向服務,以公開招標決定營運公司。兩年後,2021年8月3日,運輸署宣佈由城巴奪得營運權,其中往來上水的路線編號定為56,,重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九巴曾使用的路線編號。和田邨及菁田邨於2022年7月落成,56線與另外兩條屯門54區的對外巴士路線50(往返九龍站)、55線(往返觀塘碼頭),於同年7月18日起投入服務,初時袛於星期一至五早晚繁忙時間提供早晚各一班單向服務。

城巴奪得屯門54區至上水的56線,可謂意義重大,鑑於屯門北往返上水,一直只能乘搭專線小巴44A及支線44A1,小巴在欣田已出現連續多班車有乘客留後甚至飛站,明顯地小巴已無力應付。筆者在欣田邨目擊,已經有十多個原本想搭44A綠小去上水的乘客「轉軚」乘搭城巴56線的首航班次,據乘搭該線的網民指出,由菁田邨只需約35分鐘便可抵達上水站。

城巴56線主要是為屯門54區菁田邨及和田邨入伙而設,但由於專線小巴44A/44A1的服務一直為街坊詬病,尤其欣田邨及兆康苑一帶,他們表示「忍夠了」專線小巴差劣的服務,估計長遠來說,這線將成專線小巴44A線的一大威脅。究竟馬亞木雄霸屯門北的局面會否就此終結?我們拭目以待。

龍運E43:「殺出程咬金」的新對手
相信各位讀者都沒有想到,一向提供新界各新市鎮(將軍澳除外)至東涌、機場巴士服務的龍運巴士,竟然加入這場屯門至北區交通大戰行列。

話說北區往返大嶼山的服務,多年來以A43及A43P線為主,若要往返東涌或機場後勤區,就需要於青嶼幹線轉車站(前稱「青馬收費廣場」)轉乘往返。自2012年起,故此,有立法會議員於2012年6月當局提議開辦一條車費較低的「E線」往返北區與機場,運輸署和巴士公司亦曾作研究。不過當時機場巴士A43線仍有剩餘運載力,故此寧願以票價優惠及轉乘優惠取而代之。但在地區人士多年的爭取下,北區往返東涌的巴士線終於在2021年誕生,編號為E43,袛於星期一至五早晚各開出兩班單向服務,當時取道吐露港公路及青沙公路,回程更需取道青衣北,相當迂迴費時。

屯門赤鱲角隧道的興建及通車,想不到竟然為E43線帶來「意外」的機遇。當局原擬計劃將北區的機場巴士A線全數改經屯門赤鱲角隧道往返機場,但因未能獲沿線區議會支持,結果未能實行;反而地區人士不滿過份迂迴及行車時間過長,正常交通情況下單程行車時間動輒超過兩小時,令車長出現過份疲勞,要求更改行車路線以縮減行車時間。

經過地區人士不斷爭取,於《2022-2023年度巴士路線計劃》,龍運巴士及運輸署終建議E43線由粉錦公路起改經粉嶺公路(上水至新田)、新田公路、元朗公路、屯門公路及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不再經吐露港公路、青沙公路、青敬路(只限往粉嶺方向)及青嶼幹線,並繞經粉嶺中心/祥華的一段新運路,以回應區議員及地區人士的訴求。雖有個別區議員對路線取消位於青衣的巴士站表達關注,最終改動建議獲得落實,於2022年8月8日起實施,最終實施的方案,來回程並分別於屯門公路近紅橋及新墟街市增設巴士站。

這一個改動,令不斷地區人士及公交愛好者大跌眼鏡,由於E43改動後,行車里數大幅縮短(改道後行車里數為53.6公里),全程收費由 $17.00 減至 $14.30,比起同樣往返屯門至北區的九巴261及261X線(全程收費分別為 $14.40 及 $15.60)更便宜,北區至屯門新墟的巴士市場,因而意外地加入龍運巴士參戰,這也許是龍運巴士的一個Bonus。雖然E43線現時只提供早上兩班往東涌、傍晚兩班往北區的服務,但連同城巴56、即將改動走線的261X及原有的全日路線261,已經對雄霸多年屯門至北區的專線小巴44系列,造成相當明顯的威脅。

E43線的故事尚未完結,我們會在第27集《衝上雲霄》繼續她的故事。


北區往來新界東、西的巴士路線歷史此始告一段落。我們接著一連六集,會將視野轉回北區區內,看看北區發展成新市鎮後,區內巴士路線的發展。

下一集《和合石先鋒》的主角是粉嶺南的「開荒牛」70K,它見證粉嶺南廿多年來的發展,如何在區內交通不斷改善下,仍然屹立不搖。

另外,不可不提唯一一條行走區內的和合石墳場的特別線76S。

[ 上一集 ]  [ 下一集 ]

 
 
〔 聯絡我們 〕 Eric Lo 工作室 © 1996-2024。本網站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香港 授權條款釋出。